宗馥莉家中的事件近期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方面,她的弟弟妹妹与父亲离婚后各自提起诉讼;另一方面,有媒体注意到,宗馥莉名下涉及“娃哈哈”的数家公司已更改了名称。
这些企业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它们的名称中都含有“昌盛”二字,但现已更改为“宏胜”,同时相关的关联主体也已被从名单中剔除。
关于公司更名的背后
宗馥莉早在2007年便独立创立了宏胜饮料集团,自那时起,该集团发展迅猛,已从最初的配套工厂蜕变成为覆盖全产业链的行业领军企业。
将娃哈哈的生产体系并入宏胜,其核心目的是掌握整个供应链的核心控制权。
宗馥莉采取了实际行动,通过统一管理和资源整合,精简了不必要的环节。
这些措施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公司内部运作的效率,另一方面也为未来的资本运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关于其背后的“隐情”,实际上是一场关于财富继承的争议。
宗庆后卸任之际,立即有三名自称为其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现身,宗馥莉的这一行为,可视作事前采取的预防措施。
通过公司更名和资产分割的手段,将“娃哈哈”商标的所有权纳入集团旗下,而子公司则采用“宏胜”名称进行独立运作。
完成更名之后,诸如生产许可证、土地使用权等关键资源便与娃哈哈品牌不再直接挂钩。一旦发生遗产纠纷,对集团主体的影响可降至最低。
宗馥莉改名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含义,这并非偶然选择“昌盛”二字。宗庆后有两个儿子,分别是宗继昌和宗继盛,他们的名字中各取一字,可见宗庆后所蕴含的深意。
宗馥莉将所有涉及的内容统一更改为“宏胜”,这一举措不仅意味着在业务上与过去彻底切割,更是一种有意为之,以消除不良影响的姿态。同时,她对可能引发的争议早有预料。实际上,宏胜的业务范围早已超越饮料行业,已经延伸至瓶盖、标签、塑料产品、灌装设备等上游产业,其盈利能力甚至超过了娃哈哈的许多核心业务。
在业界内部,有声音私下流传,宏胜的盈利能力甚至超过了娃哈哈,甚至有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实现上市。目前,宗馥莉正在积极推进宏胜集团进入资本市场,目标直指香港市场。在宗馥莉开始布局之前,她的同父异母的弟弟们尚未着手此计划,而她已经将防御措施做得滴水不漏。
后续影响
由于几起非婚生子女事件的曝光,娃哈哈品牌遭受了多方面的冲击。
首先,品牌的声誉遭受了损害。
昔日,娃哈哈被誉为我国民族品牌的典范,以情感牌为主打,并强调企业责任感,然而近期的一系列事件,不禁引发了人们的疑虑。
曾经建立起的“企业具有强烈责任感”“对家庭承担起责任”的形象,如今正面临挑战。
企业所宣扬的文化在深入审视下显得不够稳固,网络上已经开始出现对其真实性的质疑之声,那些精心打造的形象是否只是刻意为之的表象?
另一个影响是,在这种氛围中,宗馥莉获得了一定的支持。
宗馥莉目前似乎正面临争议,但实质上她正逐步将局势掌握在自己手中。对于网络上最初对她进行指责,称其“关闭工厂”、“削减业务”、“寻求代工”的声音,现在有了新的认识。
未曾预料到,这些事件的背后竟然隐藏着宗家内部的继承之争。
而这场纷争的另一方,正是那起诉讼事件中的关键人物杜建英——她是宗继昌与宗继盛的母亲,同时也是娃哈哈集团资深的女性成员。
如此一来,公众得以洞察她的坚定决心,这并非源于冷漠无情,而是由于形势所逼,她不得不变得强硬。
在家族传承的股权架构中,杜建英等人掌握着一定比例的股份。若不进行改革,不采取毅然决然的措施来保护自己,宗馥莉将无法真正掌握企业。
本质上,从道德的角度出发,任何人都难以目睹一位孤女遭受一群突然出现的兄弟姐妹的集体攻击而不产生同情之心。
因此,宗馥莉面前的道路仍然漫长,她的改革之旅充满挑战,但至少她已经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然而,要将哇哈哈的“滤镜”恢复至其原始状态,恐怕不会简单。
在激烈的竞争中,
实际上,宗继昌和宗继盛两位兄弟并未完全隐退,他们自2022年末起成为了沈阳娃哈哈荣泰食品有限公司的董事。
从2007年开始,杜建英担任了该公司的董事长一职,其间有过一段离职经历,但在2012年她重返岗位,一直任职到2024年,随后宗馥莉接替了她的位置,成为了新的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