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大融城成为北京西部首个公园式商业典范

图片[1]-中关村大融城成为北京西部首个公园式商业典范-蜗牛资源分享网7月16日,北京市商务局公布数据,指出今年上半年,随着《北京市扩大时尚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的实施,以“四大功能区”——多元融合集聚区、时尚文化体验区、健康休闲功能区和特色消费街区为支柱的时尚场景培育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东城区前门之夜科技体验馆的开放,西城区大吉巷合院式街区的消费热点打造,平谷万达的“撸宠+二次元+夜经济”组合创新,丰台区长辛店老镇的“演艺+消费”模式,以及中关村ART PARK大融城(西区)的开业火爆,都体现了北京通过“场景革命”将文化底蕴与潮流元素相结合,加速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在多元融合集聚区的构建上,北京市商务局通过发布《2025年文商旅体融合工作方案》等政策,着重推动16个场景的商业、文化、旅游和体育的深度融合。东城区前门之夜科技体验馆和王府井商圈的智慧化转型,以及西城区大吉巷合院式街区的示范项目,都为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消费体验。

在特色消费街区的打造方面,北京市商务局主导了商业步行街的升级,创造了商文旅融合的新地标。海淀区中关村大融城的开业取得了成功,吸引了160万客流,实现了7040万元的销售,成为京西首个公园商业标杆;石景山区模式口街区成功入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并纳入多条文旅线路,强化了京西古道的特色。

在时尚文化体验区的丰富上,石景山区通过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不仅完成了法海寺壁画艺术馆等特色展馆的培育,还以国际博物馆日为契机推出了首款区内博物馆联票;通州区依托大运河文化带,构建了“1+1+3”特色消费体系,宋里文创园的“万物可循”潮流艺术活动成功打造了城市级文化IP,吸引了超过4000人次参与,并在社交媒体上获得了200万次曝光。

此外,数字科技在文化新体验中的深度应用也值得关注。“北京超高清视听·行!”沉浸式空间在首钢园的首场活动中,通过三星堆文化的数字化呈现吸引了6000人次现场体验,全网传播量超过1.24亿次;海淀区“未来形态:陶瓷在科技纬度下的艺术重构展”在壹美美术馆展出,通过“科技融合”、“形态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三个维度,展示了传统工艺在当代的形态和价值延展。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与体育局携手,以“双奥遗产”的活化利用为核心,整合了首钢园区、奥林匹克公园等关键资源,精心打造了“跟随赛事旅行”的体育旅游精品线路,促进了“一日赛事、多日停留”的消费模式创新。同时,密云区计划全年举办46项赛事,已成功举办了攀冰公开赛等特色活动,并同步推出了“云水之家”精品民宿品牌,以深化文化和旅游的融合。

北京市商务局指出,北京正通过系统化、场景化的“时尚育新”策略,从构建多元融合集聚区到打造时尚文化体验区,从培育健康休闲功能区到塑造特色消费街区,全面构建一个全域联动、全天候活跃的消费生态。随着政策的精准实施、空间的多元更新和体验的不断升级,一个更具韧性和吸引力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正在创新实践中逐渐显现其新面貌。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9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