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荣光》作为一部讲述1927年到1935年中国革命历史的电视剧,于7月15日晚间在央视一套首播。然而,这部由陈力执导的作品在创作上存在诸多问题,从配乐、剧情到台词,都引发了观众和评论者的热议。
首先,配乐成为《浴血荣光》的一大争议点。陈力导演的作品中,配乐的焦躁感几乎是通病,这在《守岛人》中已有体现,而在《浴血荣光》中则更为严重。剧中每一个桥段几乎都伴随着高昂或悲亢的音乐,似乎没有音乐就无法传达情感。这种过分依赖配乐的做法,实际上是桥段创作无力的表现。真正的剧本应该具有独立的力量感,而不需要配乐来烘托。配乐在影视创作中应该是配菜,而非主菜。然而,在《浴血荣光》中,配乐的使用显得过于突兀,导致观众在观看时,情绪被配乐主导,反而失去了自己的感受。
剧情的凌乱也是《浴血荣光》的一大问题。陈力导演的作品往往致力于感动,却缺乏故事本身的叙事逻辑。《浴血荣光》的开局剧情就表现出这种凌乱,缺乏一条合理的叙事线。每一场戏都试图震撼观众,但最终却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例如,第一集中,剧情的转折和桥段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使得剧情显得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如同带着声音的PPT。一个及格的剧本应该有前后连贯的逻辑联系,让观众能够预想并期待下一个桥段。
台词方面,朗诵腔的对白也是《浴血荣光》的一大问题。角色之间的对话不像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像是直接从历史教科书上复制粘贴的。《浴血荣光》中的对白大段填充了历史知识,这种硬填充背离了电视剧艺术本身,更像是将历史书进行AI视频转码。尤其是夫妻之间的对话也采用朗诵腔调,显得不自然。这种创作意识上的落伍,导致了电视剧质量上的全方位落伍。
从收视率走势来看,《浴血荣光》的第一集收视率达到1.5843%,但随着剧情的展开,收视率出现了下滑,到第一集结束时已经下降到1.3265%。这样的走势并非优质剧应有的表现。尽管这段历史是“浴血荣光”的,但这部电视剧自身的问题很多,质量不佳,后续收视率预期不会太强。
综上所述,《浴血荣光》在配乐、剧情和台词方面都存在明显问题。配乐的过度使用、剧情的凌乱以及朗诵腔的对白,都使得这部电视剧在艺术表现上大打折扣。尽管历史本身充满了荣光,但这部电视剧在创作上的不足,使得它未能很好地呈现那段历史的真实与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