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裁的效用何在?受制于制裁的洛马公司,揭示了“缓慢消亡”的真谛

 

在国际交往中,制裁被视为一种强大的手段,但其威力往往难以直接感知。

因此,关于制裁是否有效的讨论常常持续不断。

以近年来中国对美军事企业巨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实施的制裁为例,就引发了广泛的争议。有人认为中国的制裁只是“声势浩大而效果有限”。

图片[1]-制裁的效用何在?受制于制裁的洛马公司,揭示了“缓慢消亡”的真谛-蜗牛资源分享网

也有观点认为,洛克马丁公司对这些制裁似乎并不在意,因为他们拥有庞大的中东和东亚客户群。

但那些真正了解行业情况的人却敏锐地察觉到,洛马在遭受制裁后所面临的困境,其正处于一种“慢性衰落”的状态中。

 

洛马企业,一个与美军实力紧密相连的象征

洛克希德·马丁,这个名字在二战时的螺旋桨飞机,到今日的F-22和F-35战斗机上空翱翔,见证了这家拥有百年历史的企业的成长。它与五角大楼紧密合作,已成为全球军火市场的霸主。

其业务遍布全球五大洲,合作伙伴遍布五十多个国家,看似坚不可摧。

然而,无论多么坚固的堡垒,都可能从内部被攻破。

 

洛马公司凭借其庞大的企业规模,屡次明目张胆地挑战我国的底线,触及我国的主权问题。尽管其背后可能存在政府支持,但洛马显然未能充分认识到台海这一底线对于我国的重要性。

自2017年起,洛马公司频繁参与对台军售,将我国的警告置若罔闻。到了2020年,我国耐心告罄,反击行动随之展开。

一旦制裁令下达,每一条措施都精确且冷静:禁止进出口、冻结在华资产、限制高管入境等。

洛马公司在中国的一些民用业务,如早期参与的热能转换和核电站项目,也随即受到影响而中断。

 

当然,这并非决定性的打击,我国对洛马的制裁并非仅限于此。仅仅通过限制核心矿产的出口,洛马便感受到了突如其来的冲击。

众所周知,现代尖端武器已不再是简单的钢铁与火药的堆积,而是高科技的集大成者。稀土元素,正是这些高科技结晶中不可或缺的“工业维生素”,让它们熠熠生辉。

无论是雷达、导弹、引擎还是芯片,几乎所有关键部件的制造都离不开稀土。

 

洛马公司引以为豪的F-35战斗机,堪称消耗稀土资源的“大户”,制造一架需消耗约420公斤稀土材料,其中一种名为“钐”的元素,其用量高达23公斤。

然而,尴尬的是,稀土的开采与提炼产业链几乎完全掌握在中国手中——全球稀土产量中,中国占据了六成,精炼加工能力更是高达九成,尤其在钐的供应方面,中国几乎形成了垄断。

这正是我国对洛马公司施加的无形枷锁。

随着中美竞争加剧,中国顺势将多种稀土相关技术纳入出口管制名单,一旦阀门收紧,远在德州的洛马生产线立刻感受到压力重重。

 

过度依赖库存资源,终将导致资源枯竭。若转向澳大利亚或加拿大寻求资源,虽然这些地区拥有矿产资源,却缺乏中国所拥有的成熟、规模庞大且成本较低的加工体系。

这一转变导致成本急剧上升,交货时间延误。据悉,洛马公司部分产品的质量因此受到影响,客户的不满和信任度也随之下降,如潮水般涌动。

美国政府并非没有尝试解决问题,曾投入数十亿美元支持本土供应链建设,但这犹如在沙漠中浇水,短期内难以缓解干旱。

 

在洛马亮丽的财务报表背后,高层焦虑情绪蔓延

洛马的财务报告显示,其业绩依旧辉煌,例如2023年,其净销售额达到了676亿美元,利润令人瞩目。

然而,与这份光鲜的财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洛马的季度报告中频繁出现“供应链风险”这一词汇。报告内容无不透露出,稀土和磁铁的短缺正成为洛马当前及未来面临的最大难题。

F-35的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利润空间持续受到挤压,甚至在一些高度保密的研发项目中,洛马已经遭受了巨额亏损。

 

随着成本的增加,其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受到了直接的影响。随着F-35的价格不断上升,而交付时间却一再延迟,客户为何不转向其他供应商的产品呢?

俄罗斯生产的苏-57和中国制造的歼-20则不受稀土资源的限制,这种变化正在悄悄地影响着全球各国在采购军事装备时的选择方向。

 

洛马公司的盈利虽是表象,但其深层危机则在于员工信心的动摇。受制裁影响的不确定性导致公司内部情绪波动,高级人才开始流失,加之资源紧张,一些具有前瞻性的研发项目也遭受了停滞。

市场竞争的残酷性由此可见一斑,尤其是在全球军火市场中,众多势力虎视眈眈,觊觎这块肥肉。洛马一旦出现问题,他们不会袖手旁观,极有可能趁火打劫。

 

因此,洛马的挑战实际上成为了其对手们的狂欢时刻。

波音、诺斯罗普·格鲁曼等传统劲敌,正在无人机和高超音速武器等新兴领域全速前进,连硅谷的科技新贵帕兰蒂尔也加入了这一防务信息化的竞争行列。

它们没有洛马所承受的沉重“稀土负担”,因此在竞争中显得更为灵活迅速。

与此同时,当洛马还在为F-35的零部件问题而头疼时,对手们可能已经抢占了未来超级武器研发的先机。一步落后,步步落后,一旦技术差距形成,就难以弥补。

 

这一危机已不仅仅局限于洛马家族,它暴露了美国制造业的结构性弱点——过度依赖全球化,尤其是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为洛马带来了诸多隐患。当前,美国政府自身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经济增长缓慢、国内政治分歧严重,其对企业的支持虽然意愿强烈,但实际能力却有限。

 

回顾过去,洛马的现状完全是自食恶果,它因一意孤行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我国制裁的巧妙之处在于,它并未追求戏剧性的一击即中,因为这并不现实,且可能触发难以控制的反作用。

相反,它选择了一条更为漫长且痛苦的途径——渐进式削弱。

通过切断供应、设置障碍、培养竞争对手,使洛马这头军事工业巨兽逐渐消耗体力,直至悄然倒下。

 

洛马面临的市场份额缩减、技术领先地位的削弱以及地缘政治风险的加剧,如同一个逐渐升温的温水陷阱,考验着洛马的生存能力,看其能维持多久。

显然,在国与国之间的角力中,洛马公司的影响力尚显不足,它能否突破困境,尚待观察。

然而,有一点是明确的:这场对洛马的长期打击,是对那些试图在中国底线边缘徘徊者的严厉警示。

付出代价,是不可避免的。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3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