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防晒,全副武装是否必要?专家为您揭晓真相

 

炎炎夏日,紫外线如同无形的利箭,瞄准着我们的肌肤。在这样的季节里,防晒似乎成了出门的“必修课”。然而,防晒是否需要“全副武装”?听听专家是如何解答的。

### 防晒过度,是否阻碍了健康之道?

“夏日炎炎,防晒当道。”一位记者好奇地提问:“在炎炎夏日,许多人会选择涂抹高倍防晒霜、戴上防晒帽、面巾,全副武装地防晒。这样的做法是否可取呢?”面对这个问题,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李友山给出了他的见解。

“适度防晒,固有必要;但过度防晒,则不可取。”李友山医生解释道,“如今,我们常常看到,人们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皮肤上涂抹着厚厚的防晒霜。殊不知,这种过度防晒,实则是在阻碍我们与自然阳光的亲密接触,抑制了我们身体阳气的升发。”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适度晒太阳,有助于振奋阳气,提升免疫力,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李友山医生继续说道,“而现代医学也证实,多晒太阳有助于合成维生素D,这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防晒霜虽然能有效阻挡紫外线对身体的伤害,但涂抹过多,却可能堵塞毛孔,诱发皮肤问题。”

### 防晒有道,平衡为上

“那么,如何进行正确的防晒呢?”李友山医生给出了建议,“应根据时段调整防晒措施。上午10点到下午3点,紫外线强烈,此时可采取打遮阳伞、戴遮阳帽等物理防晒方式。而在清晨或傍晚,阳光温和,建议大家多晒晒太阳,每天15到20分钟即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

“总之,防晒要适度,既要保证身体对阳光的吸收,也要减少紫外线对身体的伤害,达到防晒与日晒的平衡。”

### 夏至将至,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上升,警惕这些信号

随着夏至的临近,气温逐渐攀升,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尤其是中老年人。那么,有哪些早期信号需要我们格外警惕呢?

中国工程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任医师吉训明提醒大家:“夏天,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增加,尤其是中老年人。以下信号需格外警惕:突然出现头晕、言语不利索、面部不对称、流口水、一侧肢体无力或偏侧麻木,这些症状可能预示着脑卒中的风险。此外,若出现胸闷、憋气,休息后仍无法改善,或夜间突然憋醒,坐起后才呼吸顺畅,这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信号。”

“一旦出现这些问题,要及时拨打120或由家人送往最近的有救治能力的医院。特别是脑血栓患者,要及时接受溶栓治疗,以减少或避免残疾。”吉训明院士强调道。在炎炎夏日,老年人调养身心,起居作息尤为关键。夏日炎炎,白昼漫长,老人们宜保持充足的睡眠,午间不妨小憩片刻,以20分钟为佳,既可养精蓄锐,又不宜贪睡,以免影响晚间睡眠。每日运动,亦不可少,宜选在早晚气温较为凉爽之时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等舒缓的运动,既可活动筋骨,又不会汗流浃背,以微微汗出,心率不超过110次/分为宜,既可强身健体,又可护心养神。

用药之道,亦需谨慎。切莫自行增减药物,或随意停药。夏日昼夜温差大,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波动频繁,更需定时检测。一旦指标异常,务必遵医嘱调整药物,并做好详细记录,形成个人健康档案。如此,无论就医还是突发状况,皆能助医生全面了解您的健康状况,尤其是对于老年人而言,健康自护,责任重大。

夏日炎炎,气温攀升,腹泻之症亦随之增多。有人误以为腹泻皆因“吃坏了东西”,实则不然。腹泻成因多样,感染性腹泻与非感染性腹泻并存。感染性腹泻多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引起,常因污染食物或水源传播。

夏日腹泻高发,轻者调整饮食、休息即可缓解,重者则需及时就医。脱水症状如口渴加剧、皮肤干燥、尿量减少、眼窝凹陷,甚至头晕、心慌等,均需警惕。

预防腹泻,首当其冲是避免饮用生水,选用卫生合格的瓶装水或桶装水。食品卫生亦需重视,生熟分开,生禽、生肉、生水产品密封存放,避免交叉污染。剩菜剩饭及时冷藏,食用前彻底加热。生冷食品宜少吃,螺类、贝类、螃蟹等海鲜更应避免生食。暴饮暴食亦应避免。勤洗手,饭前便后、接触宠物后均需洗净双手,以防交叉感染。病人用过的器具及时消毒,亦为预防之道。

暑假将至,外出旅行,更需注意。建议饮用瓶装水或开水,避免直接饮用自来水或冰块。尽量食用热食,携带速干型消毒纸巾。一旦出现严重腹泻症状,务必及时就医。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5 分享